桐庐游记

第一次没有带书包。久违的旅行。

富春江边的风土

同在浙江,桐庐的定位比湖州清晰多了,凭依于留下的文化,发展而不强求改变原来的生活方式。《觉醒年代》中,辜鸿铭言及中国人的温良,这温良应源自生活,改变了生活方式,比如插入“短视频”,温良的人群还能形成吗?短发西服不见得是洋人,混在人群中不见得温良仍是强势的特性。旅行中所见,繁华的市中心和保留的古村落、古道区域离得远远的,那些特殊区域的环境被特意维护好(山泉水近两年会被禁用)。所见引发联想的村落里的生活如同我童年的田野池塘一样,令人向往(不在乎是否真的合乎想象)。那是一种很专心的生活。

特色食物

  • 生炒鸡
    • 不同的店价格能差两倍,在这菜很贵的老太婆饭店吃的。嫩鸡切成宫保鸡丁一样的小块,和鲜椒、干辣椒一同爆炒,入味了仍保持鲜嫩,尽可下饭,或者当小零嘴吃。
  • 米粿
    • 米粿的馅是炒好之后包进去的,咸菜豆腐干小米辣,所以带着锅气油香,当早餐吃太有滋味。
  • 小笼包(没能吃到)
    • 富春包是有名的,但天气不佳,徒步有些累就没去买(才 4 分钟的路啊)

国庆期间的集市

原先打算去买当地的纪念品——桂花蜂蜜? 在江边的学圣广场,平常应该是大家晚上散步的地方,今天来了不少警察维护秩序,也有专门的舞台表演团。人实在是太多了,摩肩继踵,转身的空间狭小。我的外套下面沁出汗来,绕了两圈,随便买了个寡淡的包凉皮吃。有时想体验热闹,人如果能减少一半或者场地能再宽些?吃的卖的再有趣一些。最后,什么都没带回来。

印象深刻的建筑

  • 现代
    • 高楼大厦立在江边,主调蓝色的霓虹拼成一幅图景。一家 hotel 的水幕落下拼成“国庆快乐”的字样。
  • 过去
    • 村落里的明清建筑,街道边开了十几年的小店,都似乎是这个城市的真实。为什么总以为过去沉淀遗留的比现在更重要呢?

大奇山

原来山都一样,未能给我如同瓜山的震撼。人们心中幻想出来的山水要保留下来,因为看过真山之后就忘记了。

  • 公园一般,像桐庐人民的散步公园,对比就是湖州的仁皇和西山漾,顿时变得家常。跨过两个城市来看看别人家的园子。
  • 喊泉
    • 站在水边大喊,一股水柱直冲天上去。“喊泉原理可以概括为:声音采集器接收游客声音,通过扬声器播放,同时传感器检测声音强度。当强度达到某种程度时,水泵启动抽水形成喷泉。整个过程巧妙利用声学和水利学的原理,为游客带来奇妙的互动体验。不仅可以解压,还可以做景观设施,男女老少都可以参与其中。”
  • 竹林
    • 竹林幽深,掺杂几棵松树。大奇山很多造景,如果能在其中闲上一个下午是好的,但人群熙熙攘攘不让驻足。
  • 极其清澈的泉水和其中的游鱼
    • 水清澈到呈现蓝绿色,蝴蝶翻飞,游鱼成群,鸟鸣不断。有时候真羡慕这些地方的生物。
  • 山道
    • 从天池下来后,走了一段少人的山道,可远眺桐庐城区。一路上这里看得最多,想得最多。我想起在瓜山的经历,满心承认它的独特,痛苦和惊喜带来那段时间里内心最多的成熟。
  • 林中飞鼠(等游玩设施)
    • 买了半价的儿童票,坐在小车里从山上滑到山腰,有两根杆子自由控制速度。我在最前面,风呼呼吹在脸上,一下子掠过一片片树木(不能拍照真可惜)。滑道有些短,5、6 分钟就结束了。
  • 天池与瀑布
    • 爬到山顶的 signal,完成,没有多大震撼。

村子

  • 石舍村
    • 幸得司机大叔指路(网上缺少正规的 trail 引导,小程序两步路六只脚都不够理想)。车上聊聊的时候,大叔有经验啊,直接带到马岭古道石舍村的入口——有牌子为证。石舍村的路主要夹在江边和菜地中间,玉米地、地瓜地,圆桶状的蜂箱上压着砖石,石头垒成的墙上偶尔渗出山泉,水边有钓台有石阶,人们以前就直接用流动的山泉。十月了,蜻蜓蝴蝶自由自在,比在大奇山看到的种类还多。溪水里一堆堆“亮亮鱼”,随着阳光阴影游来游去,全不怕人。
  • 茆坪村
    • 醉月芗舍的老板和老板娘(烧坏的电线、蒸馄饨)。这是在路中段了,突然看到这家小店——棒冰饮料茶叶蛋,门口树下的小猪像一排排开,老板对着风扇玩手机,淡淡说一句“可以休息坐坐”。我当然高兴啦,问“有没有开水”,“哟,我去烧一点,等等啊”。嗯嗯,没想到这个开水喝到太不容易了。烧水的时候,老板正好想清理泳池——高压水枪,然后电线就烧断了——风扇冰箱都停了,棒冰啊!我后悔讨水喝了,还好老板老板娘都不见生气。不知多久,电工赶来修好才放下心来。正好老板娘在准备蒸馄饨,是桐庐的特色,后来成了我当天的午饭,十只下肚,猪肉香菇蘸酱油香醋,意犹未尽。馄饨蒸好后要刷一层油防止干得太快。老板老板娘迁居桐庐经营民宿、根雕馆等等,他们的生活平静自给自足,桌子椅子雕花食物都是自己造的,遇见来来往往的客人聊一聊,或可以成为朋友。但老板娘有时会浅浅苦恼,这样的生活需要很多经济基础。还有,节假日的时候,村子里的小道会堵得像高速一样。
  • 芦茨村
    • 太想到这个村了,我的古道终点在那里。游玩,累了,到了就直接回去了。换个方向走古道,它就是起点。

马岭古道

  • 水段
    • 蜻蜓、蜻蛉、蝴蝶、门口的菜园子
  • 村里(学堂,邵家)
  • 公路段
    • 柿子、吊瓜、栗子
  • 古道段
    • 漫长的窄道,行路人牵马走过
  • 完成处
    • 走完的意义>观光

麻烦不断的归途

一个人信誓旦旦地说能来接,但是临到两小时反悔,车不可用;一个人打车到了错的高铁站;我不得不改签两次票,直接拦车去正确的地方;差一点赶不上回家的下一班车。

穿插旅途感悟

山就是这个样子,杂乱的小树围在几株大树旁边,一座山上不超过 20 个物种,以后去到别的地方看的也会如此。脑海中追求为“私有的富士山”。旅行是金色的时光,无论同行的人是谁,我都要好好享受。大多数人平时聊天最多,做朋友万万不可。对比去黄石、波士顿等过去的旅行,体验差太多了。如果我不改变现状,不好的东西推过来甚至都没有权利拒绝。